课外补课机构被教育部喊停,本以为学生们可以安心度过一个“平静的”暑假。
谁曾想,补课机构秉承着“这条路不通就换一条”的原则,让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新兴”的补课方式。
现在课外补习市场上最热门的补课方式就是一对一。其实这已经不算是什么“新兴”的补课方式了,但是一对一成为补课市场的主流,这还是头一回。
补习班再无“生存之地”,教育行业出现“中间商”,老师们改行成家教
课外补习行业“大洗牌”,中小型补习班再无“生存之地”
在2021年的时候,教育部对于补课机构开始严格的管控,教育部下发的三条相关规定,让整个课外补习行业“大洗牌”。
前两条规定是严查教育机构是否有办学资质,以及教育机构聘请的老师是否有教师资格证。
单单就是这两条规定就清除了行业中多数没有资质、滥竽充数的中小型补课机构。
最后一条规定是禁止补课机构向家长们超前收费,尤其是禁止一次性收取半年以上的学费。
这一条规定,让课外补习行业中很多比较权威的大企业也彻底“栽了”。
教育部的这些规定,不仅是在为学生实行真正的减负,也是保证了教育的质量,家长们对此也是非常支持。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在已经有了政策之后,这些补课机构还能想出来“对策”,逐渐成为补课主流的一对一模式,也是让部分家长感到忧心忡忡。
新兴的一对一模式,是压在学生和家长心头的一座“大山”
在暑假补习班被教育部明令禁止以后,一对一教学模式走进了一些学生和家长的视野中。
选择一对一的家长们,要么就是在暑假期间无暇照看自己的孩子,要么就是唯恐自己孩子的学习进度在暑假期间被人超过。
在这些家长看来,一对一的好处不要太多。
一对一补课不仅让学生省去了在交通上浪费的时间,一对一的老师还能针对性指导,这种两全其美的补课方式立马受到了很多家长的追捧。
但这种模式,有一个最大的弊端,那就是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学费真的是太贵了。
明明教育部的三项规定是为了避免家长在补课上花“冤枉钱”,但现在一对一的兴起,导致很多家长花的钱反而更多了。
现在一对一老师报价,有的已经高达两小时上千元。
市场对于一对一老师的需求,让很多老师们放弃了常规补习,都投入到了一对一的行业中来,经常有家长们“千金求良师”,这也让很多后来加入一对一模式的老师们赚得是“盆满钵满”。
这个模式的兴起,不仅“造福”了许多老师,甚至以前一些补课机构也放弃教育,甘愿当起了一对一老师和家长们的“中间人”,从教育机构彻彻底底地成为了赚教育差价的“中间商”。
一对一这种模式,并不能算是对教学质量的保障。因为这种模式使得很多家长无法了解老师的教学实力。
有的机构还向家长们承诺,平台所有的老师均是在校老师,如果这承诺是真的,那这个机构上所有挂钩的教师,都违背了教育部禁止在职教师补课的规定;如果是假的,那么这个机构还涉及虚假宣传。
这么看,一对一的补课模式带来的隐患更多。
想要杜绝违规补习的现状,归根结底还是要安抚家长的教育焦虑
其实一对一模式的兴起,排除了某些“钻空子”商家想出来的炒作,最主要的还是现在家长们在教育方面的焦虑心情。
现如今,社会上的一切资源都需要竞争,在学生岁数很小的时候就已经逃不掉竞争了。
孩子小的时候需要竞争学前班名额,等上了小学以后各种课外兴趣培养班也是接踵而来,等岁数大了以后,更是每个周末都在补习中度过。
在这种现状下,家长们唯恐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他人,当教育部禁止暑假补习后,这些家长只能“急病乱投医”选择一对一辅导了。
所以说,想要杜绝层出不穷的违规补课,归根结底还是需要解决家长们在教育上的“心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家长来说,学生的教育也要有一个好的开始,所以很多家长在学生幼儿园时期,就已经做了很多“功课”。作为家长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别人家的学生慢一步,所以在幼儿园的选择上肯定
成年人的世界很辛苦,有孩子前为自己的前程焦虑,有孩子后开始为他们的前程担忧,作为家长的掌上明珠,都希望学生能赢在起跑线上,于是各个家长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发力,希望能帮学生争取到最优质的启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