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互联网行业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已出炉一周有余,细究背后的深意,可谓中国互联网企业命运递迁的缩影——
腾讯和阿里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流坐庄霸主之位,可以预见,随着资源的急速聚拢,未来很多年内都无人可撼动两大巨头的地位;
BATJ稳固地盘踞在第一矩阵,却又暗流涌动:百度和京东的保卫和自卫站已悄然打响,明日鹿死谁手尚不得而知,一场好戏在所难免;
由传统卖场起家的苏宁控股跌出前十名,而深陷债务风波和舆论漩涡的乐视,今年更是直接从榜单上消失……
几家欢喜几家愁,时光回到14年前,谁又能料到,生于草莽的淘宝不仅干掉了宿敌易贝易趣,还成为威震全球的商业霸主。
风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间。
这一次,风口吹向了互联网教育。
2
股神巴菲特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一风口。
在最近接受央视财经记者傅喻专访时,巴菲特表示,互联网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传统教育走出三四十人的课堂,未来30到50年内,教育会因为互联网发生很大的变化,而现在不过是开始。他甚至表示,若自己现在21或22岁,就会考虑跟他的朋友Jack Welch一样,在网上教授MBA学生。
艾瑞咨询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国内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逐年上升,2016年市场规模达到1560.2亿元,同比增长速度为27.3%。互联网教育前景向好。
历时20年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业内最权威的关于互联网发展的调查研究之一,每年都会在年初和年中做一次全面的行业数据普查。近几年,互联网教育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向前狂奔。从2015年开始,《报告》首次将互联网教育纳入研究体系,和网约车、共享单车一起,成为公共服务类应用发展的三大模块。
另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教育市场已经是万亿以上规模,而纯在线的市场已有数千亿,未来几年内,在线教育超过线下培训市场或可期待。
与此同时,互联网教育已成为国家战略,今年1月19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十三五”的规划要求,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着力加强“老师课堂”、“学校网络课堂”、“专递课堂”、“在线开放课程”等信息化教育教学和教师教研新模式的探索与推广,为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一切的背后,是在线教育企业的强势扩张。
《报告》显示,自2016 年以来,以 VIPKID、哒哒英语、51Talk 青少英语等为代表的线上品牌英语培训机构迅速占领市场,而新东方、学而思等传统线下机构也都纷纷布局线上市场,在线少儿英语培训市场厮杀惨烈。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在线教育产业升级。2017 年人工智能教育产品陆续问世,从沪江网校的“Uni 智能学习系统”到学霸君的“高考机器人”,再到英语流利说的“AI 英语老师”,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进入和影响在线教育。
3
互联网教育的风该往哪里吹?
“我认为,互联网+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将课堂搬到互联网上,更应该是教育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沪江创始人兼CEO伏彩瑞称,很多人将互联网视作行业,但事实上,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只是一种基础设施,是一种工具。
从2012年开始,沪江战略转移至移动端,重点打造了沪江网校、开心词场,CCtalk、小D词典、沪江学习等一系列移动端应用,形成了从“优质免费内容及工具 → 用户增长和转化 → 课程购买 → 学习社交和传播 → 更多用户与黏性”的教育闭环。
截至今年7月底,沪江移动端日活用户超过总比的70%,这是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
移动之战打完之后下一个山峰在哪里?
伏彩瑞认为,未来十年教育领域的发展一定是人工智能+人的智能。伴随着来势汹汹的人工智能、VR等沉浸式教学逐步落地,场景化、个性化、更加注重学习效果的口语学习高阶时代正在到来。为此,沪江从去年开始组建人工智能的实验室,到今年不断加大投入,力争实现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未来三五年内,对这类技术掌握和运用的能力将成为一个好公司和差公司的分水岭。就好比到今天你还没有拿到移动船票的,这样的公司基本上也没有未来了。那么对于人工智能同样如此。”
责任编辑:杨红菊(EN047)
(原标题: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超千亿,股神巴菲特的猜想是否成真?)
本文来源: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KESION 科汛软件
KESION 科汛软件是国内领先的在线教育软件及私域社交电商软件服务提供商,长期专注于为企业提供在线教育软件及社交电商SaaS平台解决方案。
公司核心产品云开店SaaS社交电商服务平台、在线教育SaaS服务平台、教育企业数字化SaaS云平台、企微营销助手、私有化独立部署品牌网校和在线教育咨询等。KESION 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提供产品和服务,助力企业向数字化转型,通过科技驱动商业革新,让商业变得更智慧!
步入2017年,整个中国教育信息化以及互联网教育行业呈现出一片繁荣的增长态势,市场出现了估值发现、巨头布局、投资复兴等几大明显信号,中国的在线教育或许再次站到了发展的关键节点。从2013年的兴起,20
在《李丰 X 刘常科:这些年K12教育的水深和火热》中,我们以 K12 教育企业为例,探讨教育机构良性发展的前提:创始人能够较好地平衡理想和商业化;保证高质量内容供给,形成良好品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