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正在成为一种在互联网上可以交易的“商品”,与实物商品一样,供求双方在某个利益点上达成平衡,就能实现交易。“知识”比实物更有优势的是,不需要物流、没有仓储,复制成本几乎为零,这决定了“知识”商品更适合互联网和数字经济!
2、“知识”是这类商品的泛称,核心是有价值的信息内容,这种内容越不具有普遍性,越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就越值钱。与实物商品一样,对特定人群有特定功效,并及时满足其需求(需求方对此商品能解决问题有期望值)。
3、凡是能免费获得的“知识”相对都不具备商品属性,在知识付费领域,免费的知识,只有充当“试用装”的作用,目的是引起更多兴趣和购买欲望。并不是真正的免费。
4、“知识”要卖个好价钱,要看其价值属性,是只用来消费的(目的是为了知道而知道),还是用来赚钱的(目的是用来创造更大价值)。因此洞悉用户为“知识”付费的动机很关键。
5、“知识”付费不仅仅是为商品本身使用,其边际效用也很重要,或甚至超过其本身。比如通过这个“知识”,认识背后的人、进入其圈子,获得更多有价值资源,也是“知识”定价的因素。知识价值公式是,越小众和个性化,与自身利益相关性越紧密的知识,价格越高(与非工业品的文化产品类似)。
6、任何“知识”型商品,都有时效性和产品生命周期。所以“知识”的生产要符合当下需求,“秒产”特性越来越突出。因此知识生产者,一定是一个敏锐的市场洞悉者。借助先进的工具,随时、随地都能快速产生内容,快速分发,立即变现。
7、“知识”商品的包装,如是图文,还是音频或视频,这个本身没有孰优孰劣之分,要因地制宜,同样一个知识,需要不同形式呈现,类似实物商品,既有大包装,也有小包装,可能还有旅行包装,在时间碎片化的今天,内容形式必须多种多样,适合各种场合,会更受青睐!
8、要做一个知识商品的运营平台,打造知识付费领域的“天猫”、“京东”,现在正是时候,大环境和消费意识,已经产业配套也日趋成熟,不容置疑,知识付费不是昙花一现,变的是知识付费的交易模式和套在上面的各种外衣(呈现形式),不变的是它是刚需,是信息爆炸时代人们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而必须付出的“生存税”。
9、这个时代,要么你是一个知识的消费者,要么你成为一个知识的生产者。相信每个人悟道这一点时,都会变成知识生产消费者(愿意为知识付费,更愿意参与知识生产)!
10、知识包含更多“无”的哲理,无中生有, 无形胜于有形。我深深地预感,“知识付费”所引领现代商业的走向,它将社群商业和共享经济融入与一体,会带来新一波商业革命的浪潮,把握“知识付费”的商业契机,会在下一个十年处于竞争优势!
发现用户知识付费意愿不仅受到内在的文化素养影响,也与动机(如积累文化知识、提升经济收益和促进社交认同)有关;不仅与主观需要有关,也与客观形态的产品平台体验,以及制度对知识付费产品服务、学习过程和结果的
如果说去年的疫情是对所有行业的一次大考,那么今年的“双减”政策则是一场对教育行业的单独测验。新政背景下,教育的各个领域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受到直接影响的 K12 学科类机构自然不用多说,面临转型求生问